秒搜百科

待字闺中是什么意思和含义(古代未出嫁的女子为何叫“待字闺中” )

2024-10-08 09:10:55    100 次阅读

“家有小女,待字闺中”。

都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,成语更是传统文化的极致精粹,以上这句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,寥寥几字就能勾勒出一个美妙的画面。

只见一个未出阁的少女,守在闺房里日日练习女红女工,或是揽镜自照,欣赏自己姣好的容颜,期盼着能择一门好的夫家,从此恩爱不离美满一生。

一个“待”字,道尽了多少少女心事,那么问题来了,这“待字闺中”的“字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

“字”为“表字”

古人话语中的含义,不能用现代的思维去解读。这“待字闺中”的“字”,自然也不是我们以为的“文字”之意,而是“表字”。

《礼记·檀弓上》“幼名,冠字”。

我们都知道在古代,小孩子出生以后,就会由父亲先取名。一直到了成年冠礼的时候,才会取字,代表的是成年以后的身份和地位。

很多人认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,这种取名的方式只属于男子,这种想法是不对的,事实上男女都可以适用这一套规律。

反而对于女子来说,有“字”的年龄甚至会比男人还早,毕竟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,女子则是十五岁及笄,及笄之后的女子可以取“字”。

“女子许嫁,笄而字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女子及笄也就是成年,表示可以谈婚论嫁。而取“字”也是在及笄的时候,时间一久大家就把及笄、婚嫁、取“字”三者联系在了一起。

这并不代表成年女子立马就要嫁人,而是由父母托媒人寻一门好亲事。在这期间女子就会在闺阁中等待,也就是大家说的“待字闺中”。

“字”意丰富

那么待字闺中的“字”到底有什么含义呢,千百年来,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多分歧。

有网友说,这里的“字”是指取“字”环节,女子订婚之后家中长辈会为她取字 ,也可以反过来理解,待嫁姑娘大概率是没有字的。

不过也有人认为“待字闺中”的字是“文”、“字”之意。“文”代表的是独体字,“字”则为合体字。

举例来说“好”是一个合体字,也就是前边提到的字由“女”、“子”就是两个独体字“文”组成。

单身的男女在古人看来,就像是一个独体的文一样,两个以上的独体文才能合成一个“字”,所以才叫“待字闺中”。

还有说“待字闺中”里的“字”指的是女子的生辰八字。

男女双方在谈婚论嫁的第一步,就要先请专人看一看两人是否想合。如果得到好的答案,那就皆大欢喜,下一步就是热热闹闹的办亲事了。

所以这“待字闺中”也就是到了婚嫁年龄的女子,等待着有八字相合的男人上门提亲。

那对于这些“待字闺中”的女子们,她们这段时间在家中会做些什么呢?总不会只是苦苦等待迎娶自己之人吧。

闺中女子的消遣

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,只要有WiFi、手机、空调这三件套,就算在房间里待上十天半个月都没问题。

在千百年前,古人可享受不到这些便利,他们又是如何消磨时光的呢?

对于男人来说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,都可以随意外出玩乐消遣。

而古代未婚女子的生活就不一样了,我们的一些固定的观念会认为,她们的日常是单调乏味的,天天被局限在深闺之中。

直到笔者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。

虽说古代的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,不过对于未婚女子来说,还是有一些自由的。

我们熟知的女红、刺绣、纺织、琴棋书画,只是她们最基础的日常生活。

除了这些,她们也可以约上自己的好姐妹逛街。或许没有男子那么方便,却比整日待在家里有趣不少。

平日里这些未出门的小姐们还有一个好去处——寺庙。在这里诚心的拜一拜,祈祷自己未来能有一个好夫婿、或者祈求父母身体康健。

如果不想出门也没关系,可以叫上自己的闺中密友们来到家里一起饮茶谈心。当然更有趣的消遣方式还有“打牌”。

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“打牌”不是现代的娱乐吗?其实在唐朝就有打牌这一消遣方式,唐中宗在位期间,他的韦皇后就非常喜欢,一时间风靡整个长安城。

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,纸牌的游戏方式也变得极为丰富多彩。宋元的时候,大家酷爱“打马吊”。到了清朝时期,甚至还有麻将。

说到打牌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,那就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——李清照。

“予性喜博,凡所谓博者,皆耽之昼夜,每忘寝食。”出自《打马经图》

她对打牌的喜爱,光是从这些文字里就能看的出来,甚至还不止一次的写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。

“打马爰兴,实博弈之上流,乃闺房之雅戏。”

她在《打马赋》里也提到过,打马吊是女子在闺房之中超级喜欢的一种玩乐。

当然喜欢打牌的女子也不只有李清照一人,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在操劳国事之余,也热衷于用打牌来消遣时光。

当然除了打纸牌之外,也有独属于她们那个时代的娱乐方式。

“以所量妇女之脚瓣,合成一束,一端使之整齐,一端以手握之,令一个人抽出一条,以猜为谁之足瓣,伸足来对,谓之钓鱼。”出自《采菲录》中《建莲纪实》片段。

这是一种叫“玩莲”的游戏,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普遍有裹小脚的习俗,从而衍生出来了这种游戏,一般只有和闺中密友才会一起玩乐。

家中有什么重大喜事,那些未出阁的女子们就会聚集起来,选择一个没有男人的房间,大家就开始互相“比脚”。

不过也不是单纯的比脚的大小,在这之前大家还会讨论脚的形状、长短、以及裹法。讨论完之后,大家就会伸出各自的脚丫子。

光用眼睛看是不准确的,于是她们就会抽一根草席出来,用实物测量的方式“一较高下”。

这时,《建莲纪实》中提到的“钓鱼”也就开始了。

这个游戏看起来十分有趣,还能在游戏中互相学习对方的裹脚经验,可是在我们现代人来看,她们所做的这一切有点苦中作乐的意味。

在翻看一些古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,有很多女子聚在一起喝茶的情景。

相比于前边提到的打纸牌、玩莲这些游戏之外,围炉煮茶也别有一番趣味。

和自己的闺中密友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品茶,或者分享一下最近对某本书中内容的独特见解,非常轻松自在。

不过即便有这么多的消遣方式,这些待嫁女子大多还是会选择待在房中,她们也会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“摆烂”。

因为时代的原因,她们没有机会再被窝里一待就是一天。

平日里梳妆打扮、干完一些日常的繁杂琐碎之后,她们会闲坐家中,什么也不做,在思想上放空自己。

至于在想些什么,少女们的心思我们永远猜不透,也就不便妄加揣测了。

“待字闺中”看似简单的四个字,却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时期女性的生活状态。

其中的“字”,也隐含了古人的文化观念,以及当时女性在婚姻方面的地位和处境。

通过对它的解读,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社会和文化,更感受到了古人文字的魅力和智慧。